“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要让大家都有力可出、有钱可挣。”帮扶伊始,包毅给自己定了个目标。
2015年10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员工包毅带着公司党组织的委托,走进官巴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他和帮扶工作组要带领贫困户“脱贫摘帽”,过上好日子。
官巴村地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片区,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目前,全村有33户精准扶贫户142名贫困人口,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和务农。
接下来的日子里,包毅很快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和这方人。
化隆是全国闻名的“拉面县”,10万余名敢打敢拼的化隆人,通过“亲帮亲、邻带邻”的形式,在全国各地从事和发展“拉面经济”。
包毅经过深入了解得知,仅官巴村就有多半村民在全国各地做拉面生意,一些人已经赚到了钱,回乡建起了高墙大院。而那些未出远门、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村民则过着穷苦的日子,成了贫困户。
“村里那些做拉面生意发家致富的村民,让我更加坚信化隆县‘拉面致富’的路子在官巴村照样行得通。因此,官巴村要脱贫,必须要让贫困户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去!”包毅说。
于是,包毅和扶贫工作组主动走访宣传,给大家算经济账,详细讲解参加拉面扶贫的种种好处,鼓励大家先从拉面馆跑堂的活儿干起,然后学习拉面手艺,手艺学精后,申请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自己开店当老板。工作组想方设法动员大家主动参加化隆县政府推广的拉面扶贫项目。
在驻村干部的有力帮扶下,官巴村共有26个贫困户32人参加了化隆县拉面扶贫项目,并先后前往化隆籍老板在深圳、天津、北京及西宁等地经营的拉面馆里边学技术赚钱。
7月14日,参加拉面扶贫项目外出一年多的马木海卖揣着积攒的资金回家盖起了新房。“以前的房子有四五十年了,还是我父亲年轻的时候盖的,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个不停。要不是这两年出去打工,盖新房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啊!”马木海卖感叹到。
“一方面,大家到拉面馆打工确实挣到了钱;另一方面,政府给每户补贴的危房改造资金也让大家更有底气了。”包毅分析到。据他统计,两年来,村里和马木海卖一样挣了钱后回家修建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贫困户有13家之多。
“等我再过一两年把技术学到手了,就在青岛那边开拉面馆。”在青岛做面匠的马尔索则希望能留在当地开面馆。2016年末,在包毅和工作组的动员下,马尔索夫妇来到青岛打工挣钱,如今,他已从跑堂小工升为面匠,夫妻两人每个月能挣到5000余元了。
“等开拉面馆的条件成熟了,我们就可以申请政府的5万元无息贷款,到时候,不愁开不起来。”马尔索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去了,留下来的人也得找个事儿做啊!包毅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得知,甘都镇境内高压输电线路众多,运维工作十分繁重。
“可不可以从贫困户中选出有一定劳动力的村民,聘用他们为群众护线员,帮助供电公司减轻运维工作量呢?”包毅带着这一想法请示了公司,并获得了支持,13名村民经过培训,在自家门口干起了简单的输电线路维护工作。
9月28日,护线员韩启寿双手捧着半年来挣到的3900元工资,激动地说:“多亏了包书记,在家门口给我们找了这么好的事情做,真的没想到啊!”
2015年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严格按照各级政府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署,主动融入、积极参与精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等优势,助力地方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过上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我这都一把年纪了,真没想到越活越有滋味了!”年过六旬的马新忠由衷地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