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 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驱动发展浅析
本栏推荐


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驱动发展浅析




日期: 2017/09/04      来源: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作者:何万霖 李雅静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是提升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区域竞争力、破解瓶颈制约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以来,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创新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是存在引导机制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园区科技工作,现对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析如下:

  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近年来,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一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平台建设,优化成果转化环境,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政府引导力度不断增强

  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1、目标定位明确。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大专以上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30%;拥有专利数超过400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入驻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50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超过10个;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家,科技型企业超过12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目标的提出,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政策支撑有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按照《西宁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西宁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365备用线路检测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工业稳定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的扶持力度,对新兴产业项目、自主研发设备、技术改造升级等给予补助奖励。

      (二)创新平台不断升级,奠定园区可持续发展基础。

        1、围绕主导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3个,2016年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西宁市企业研发中心2家,目前园区拥有国家及地方联合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1个。

        2、推进整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藏医药传承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青海大学研发机构、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资源,在创业园新建1.8万平方米的研发机构、检验检测平台集聚区。

       3、加快培育重点实验室,全省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自建的“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使用,“高原旱獭动物实验中心”已开工建设,与西高所协商建立的科技成果技术服务机构正在逐步组建中。

        4、园区产学研机构不断完善,央宗、康普院士企业工作站作用凸显,创业园获批成立“院士专家服务分中心”。

  (三)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近年来,园区企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自主创新活力不断激发,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成长。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累计达到3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5%;新增省级、市级科技型企业25家,累计达到65家;创新型城市6家。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4亿元,占园区总体产值比重的61%;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9.5%,园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9%。

       2、企业研发投入日益加大。通过不断落实加大企业科技投入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园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较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3、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6年取得科技成果21项,其中国内领先11项。全年累计开发新产品110余个,专利申请量129件,专利授权7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件(建园以来当年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积极贯彻落实《青海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5备用线路检测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为高层次人才准入、优待和重用建立了政策绿色通道。园区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布局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园区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3万人,较“十一五”末增长1.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75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较“十一五”末增加7个百分点。

       2、进一步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园区每年在年度预算中按上一年财政收入总额的1—1.5%的比例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积极推荐和申报各类优秀人才入选国家和省市人才库,康普等5家企业入围全省人才“小高地”,建立了一支由省级优秀专家、省级优秀人才等组成的创新人才队伍,园区科技人才总量稳步上升,2016年园区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200余人,为园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二、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近年来,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明显,但与创新高地建设的要求,与支撑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激励引导机制还需健全

  虽然园区已实施了一批鼓励创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但距离较为完善的科技政策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方法手段还不多,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还不够健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还需加强。财政扶持资金分配比较分散,存在“洒胡椒粉”现象,有些企业只能拿到的扶持资金不多,对企业帮助不大。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有些企业及引进的项目,过于追求政策红利,实际的产业化和产出成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科技投入没能发挥应有的效应。另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手续较为繁琐,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研发积极性。

  (二)科技人才资源仍显匮乏

       1、科技人才数量少。西宁市对创新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项目中的骨干技术人员,吸引力不强。虽然我们已经制定了较为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但无法弥补西宁市在生活环境、资源信息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导致人才引进困难,同时也影响了一些高科技项目的引进和落地。

       2、领军人才企业成长缓慢,造成领军人才企业成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成本高、研发周期长,市场准入门槛高、招投标条件限制多、团队建设能力弱、管理营销跟不上等。

  (三)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1、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园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够发达,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法律仲裁等服务机构尤其缺乏,数量少、管理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科技中介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技术推广队伍薄弱、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2、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创业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风险投资等创业型股权投资机构还不发达;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技术和资本结合困难,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难以从金融部门、社会筹集资金,束缚了企业发展和成果转化。

       3、科技管理队伍薄弱。科技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少与科技工作日益繁重的矛盾突出,缺少基层专职科技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加强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建议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大力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及园区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掌握、使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绩效,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

       (二)着力完善支撑功能,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扶持一批从事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代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发现、筛选、撮合、转化项目的作用。要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技术红娘",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

        2、着力完善科技投入机制。要依法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投入年增长幅度,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要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风险补偿资金、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建立和完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要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融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

  (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夯实科技成果转化基础

       1、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加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努力培育和储备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及科技项目的引进机制,采取科研与技术合作、委托开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科技人才广泛参与企业创新发展。

       2、深化校企合作,培育高技能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园区职业教育水平。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园区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人才定向培养、建立人才实训基地等合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科技型企业培育输送职业技术型“蓝领工人”。

  (四)切实加强创新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1、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大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科技企业群体,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

        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服务业等园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潜力大、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拳头产品。

责任编辑:韩福萍



Copyright by Xining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 2018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XNNDZ.GOV.CN © 2018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青ICP备10000282号 技术支持:青海城市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