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 浅析机关公文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栏推荐


浅析机关公文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期: 2017/10/16      来源:东川工业园区      作者:党政综合办公室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规范性和极强的时效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党政机关公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着机关形象和权威。因此,提高党政机关公文质量,对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推进工作落实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实际,浅谈机关公文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从机关公文起草、传递、办理、印制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文种混用。最常见的是“请示”“报告”混用,甚至张冠李戴,有的报告类公文中夹杂请示事项,有的向不相隶属部门和单位协调解决问题或支持时也使用“请示”,有的甚至把报告和请示两个文种在标题中叠加混用,分不清究竟是请示还是报告,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生造文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法定公文种类包括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共15类。方案、计划等只能作为附件。但在工作中,有的把方案、计划、要点等作为正式文种使用。如:“《关于×××工作要点》、《关于对×××的计划》、《关于开展×××的方案》”,误将“要点”、“建议”、“方案”当作法定文种使用,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不。

      (三)要素不全。公文要素包括眉首、主体、版记三大部分,既是公文的本质属性,也是公文的生命所在。公文只有要素齐全,才能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实现有效沟通、落实和执行,才能产生法定效果和效率。否则,就难以实现沟通、落实和执行目的。目前,在拟制公文时,有的公文没有主送、抄送机关,有的没有日期、落款,有的没有印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即公文规格样式,是指公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它和文种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机关公文用纸统一采用A4纸型,尺寸为 210mm×297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实际工作中,有的公文没有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要求设置页面和排版,有的Ⅰ级标题、Ⅱ级标题、Ⅲ级标题不分,有的版心不按要求设置,排版密密麻麻,有的甚至以白头形式上报下发,不仅影响了公文的美观,而且也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五)质量不高。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个别部门上报下发的公文,有的用词不当,逻辑性不强,词不达意;有的冗长空洞,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有的大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泛,操作性实用性不强;有的错差别字较多,校对不认真不细致。凡此种种,影响了公文质量。

        二、对策建议

       公文起草和拟制是一项艰辛细致的工作,既要厚积薄发,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又要主题突出,表述准确,陈述透彻。只有这样,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才能跃然纸上,方可达到沟通、指导、落实和执行之目的。因此,在提高公文质量,规范公文格式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多积累。公文质量的高低,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只有平时学得多、积得深,起草时才能才思泉涌,信手拈来,有效完成。一要积基础知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青海省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了机关公文写作的方方面面,是写好机关公文的根本遵循和抓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牢记于心,用于实践。这样,起草出来的公文不论从格式、要素,还是从规则、结构等方面讲都是比较规范严谨的。就犹如建设一座楼房,门、窗、水电等基本配套设施必须齐全,方能称之为“楼房”。二要积创新理论。“公文姓公不姓私”,这是决定了公文必须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符合党的创新理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只有这样,公文才能有肉有血、有思想有灵魂、有指导性实用性。否则,就失去了公文指导、执行作用。因此,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生活中的“细心人”,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关注领导人重要讲话,关注人民群众的心声,等等,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及时记载下来,形成文字素材,或将有关书籍、报纸、杂志上的有用资料裁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在专本子上。久而久之,积腋成裘,起草公文时就得心应手,不愁没素材。三要积名言典故。通过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和学习相关文件,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有明显时代特色的论点论据,并恰当引用到公文起草中,就会使公文更富有灵性、更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

      (二)勤动手。“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道出了写好公文的真谛。工作中,一些公文写作“高手”,就是从勤动手、多动手中练就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勤动手呢?一要主动写。起草公文很艰辛、很艰苦,既费时费力,又熬神费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承担,勇于完成。实际工作中,要从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个计划入手,主动一些易写的、简短的公文,再逐步写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的公文。比如,先写一些通知、请示、批复等难度不大的公文,逐步掌握公文写作基本要领和方法后,再写一些报告、总结、讲话、典型经验等难度较大的公文。只有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多写多练,才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二要反复改。公文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反复修改、精雕细刻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公文初稿完成后尤其是一些大型材料,例如重要讲话、报告,管长远的一些规划、方案等,一定要用“铁杆磨成针”的定力,“琢璞成玉”的功力,“绣花”的功力,从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精心雕琢,逐句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至。三要虚心问。通常,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总有一些公文写作高手或老师,他们对公文写作有一些独到见解和体会。作为初学者或追求提高的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心态,公文写成后,多向他们学习请教,从他们“讲”中学构思、学用词,从他们“改”中学思路、学布局,在他们“讲”和“改”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善思考。显明观点是文章生命所在,价值所系。起草公文时,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炼出鲜明的观点,罗列出务实的措施,公文才有深度、指导性和操作性。而深邃透彻的观点、闪光发亮的思想来自于深入思考。所以,在起草公文时,必须静观默察,凝神细想,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把闪光的思想、灵敏的思路变成严谨细致、富有生命力的公文。 一要构思路。谋篇布局是思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起草公文时一定要提高谋篇布局能力,也就是文章思路。毛泽东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只有对内容精心思考,精心取舍,精心谋篇布局,再动笔起草,才能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公文。二要列提纲。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列提纲写稿子,既可以搜集一些基本素材为我所用,又可以使公文结构更严谨更周全,避免偏题走题。列提纲,一定要在理解领导意图、掌握相关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既要列大标题,又要列小标题,每个大标题写几层、每个小标题写什么内容,都要考虑清楚。这样,公文的逻辑性、完整性、层次感就强了。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公文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也就得心应手了。三要多研究。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写得好的文件,为我们写好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样本,这些文件不要翻一眼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而要仔细研究文件的结构、观点、论证方法、表述方式。再想一想,如果让自己写这个材料,自己怎么构思、怎么选题,怎么去写,两种写法的差别在哪里?还有没有其他写法?只要我们仔细揣摩、体会、研究,定会悟出些道理。这就是通过精读文件学习写作之道,对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韩福萍



Copyright by Xining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 2018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XNNDZ.GOV.CN © 2018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青ICP备10000282号 技术支持:青海城市云大数据